当互联网的风潮翻涌而起时,数字化、智慧化的概念便随着时代一起进入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中。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,5G、IoT、AI的技术催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。特别在2016年,建设智慧城市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工程,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也进入推进阶段。根据德勤披露的调研报告显示,中国智慧城市的试点数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0%左右。
将目光投向当下,新基建、元宇宙等全新要素的产生,让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再进一步,中国各城市推动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、社会治理数字化等措施,让数字化城市真正成为城市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新方向。
“城市+数字化”释放商机
何为数字化城市?这即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。在数字化城市的根本愿景中,这种全新的城市概念能够有效获取、分类存储、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海量数据,同时,其又具备高分辨率和高度智能化的特征,既能虚拟现实又可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和服务。简言之,数字化城市即是要升级城市及乡镇的大脑,利用更加智慧的手段帮助城市治理者维护城市运转,让企业的生产更加高效、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。
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,城市需要将IoT、AI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数字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,构建出城市大脑、产业画像、知识图谱等,使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充分融合。
但需要看到的是,数字化城市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。对于现阶段而言,中国社会正处于“城市+数字化”的阶段,尚未到达真正意义上的“数字化城市”。但也正是因为“城市+数字化”对于技术创新的巨量需求,也由此为企业开辟出了“数字化城市”这一全新的市场赛道。
以传统互联网巨头为例,阿里云搭建的城市大脑、腾讯打造的“数字政府”、百度推动的AI City,以及华为规划的“城市智能生命体”……毫无疑问,在数字化城市这条道路上,大厂率先而动,以期将自己积累已久的大数据资源真正转化到市场环节当中。
与此同时,以商汤科技为代表的“AI四小龙”,则凭借深耕人工智能的优势,航行于蓝海之中,以颇为纯粹的原创科技来撬动新市场。在这个过程中,得益于数字化城市对于技术革新的迫切需求,这类科技企业也获得了资本青睐,并跻身行业独角兽。
以城市为中心演化多条赛道
可以确认的是,数字化城市是一条充满商机的道路。其一方面缘于各地政府都在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,以求实现城市或乡镇的新一轮升级发展。这便是打开了需求端的窗口,从城市、政府的角度释放出需求讯号。
另一方面,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多地政府也逐渐探索出了“政府领导+企业协同”的模式,以此形成参与者众多的生态网络和竞争与合作共存的行业格局。而在这种模式下,数字化城市不仅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,允许各个企业参与进来,与政府端形成生态共创;同时也在持续细分着数字化城市这个市场,逐步演化出智慧建筑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安防、数字新基建、数字化治理等多种产业。
具体来看,华为与上海市城运中心开展合作,基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,创新探索了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场景,开创了一种通过数字孪生、融合实时动态数据的城市多元共治新模式,在上海实现“感知一栋楼、联接一条街、智能一个区、温暖一座城”的数字化治理模式。
而海尔海纳云平台则依托由AIoT、大数据、AI算法和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构建的“星海数字平台”,打造了城市大脑、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、数字市政、数字孪生BIM/CIM、数字城市治理、数字社区/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。
大企业之外,岱悟智能这类科创类公司亦是聚焦数字新基建、数字孪生城市等方向,开发了建筑三维云巡检平台、城市三维数字孪生解决方案、三维语义地图云等多种产品,在城市三维智能视觉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刻探索。
洞察:
数字化城市,毫无疑问是在当前这个强调万物互联、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中,极具特质的道路。其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深度绑定,探索之路始于城市却远不止于城市。在数字化城市这条道路上,无论是ToG还是ToB业务,都在呈现着一种以城市为中心而向外辐射出多条赛道的状态。但更需要关注的是,虽然数字化城市充满了广阔的商机,但是当大数据走进千万用户家庭的时候,如何兼顾智慧管理与个人隐私,即是关乎这条道路宽度的关键所在。